罗琳也救不了的设定:《哈利·波特》中最具争议的剧情_时间_转换器_赫敏

《阿兹卡班的囚徒》被很多人认为是《哈利·波特》系列的巅峰之作,无论是书籍还是电影,都可圈可点。但这部作品也恰恰引入了整个系列中最让人困惑、最具争议的设定——时间转换器,带来的麻烦远超其价值。

大家说的正是那个神奇的时间转换器。在《阿兹卡班的囚徒》里,赫敏手中的时间转换器成了剧情的高潮之一。要在这样一本书里引入时间旅行设定,简直是一次充满冒险的尝试。实际上,J.K.罗琳也多次承认,自己在处理这一设定时犯了错误,她本该让这个设定更完美些,但现有的设定无疑引发了大量的剧情漏洞。

**时间转换器引发了无数漏洞**

虽然《阿兹卡班的囚徒》中的时间转换器看似一个精彩的设计,但它在剧情中却留下了不可忽视的漏洞。首先,为什么这件复杂的魔法神器会交到一个三年级女生手里?仅仅是为了让她能更好地“学习”?如果你把这句话大声说出来,自己都觉得荒谬吧?

更奇怪的是,时间转换器竟然在《阿兹卡班的囚徒》才首次登场。前两部电影里并没有重要角色死去需要急救,所以大家并没有质疑,为什么邓布利多忽然觉得这是个好时机让赫敏用它。然而,细心的读者(尤其是回过头再看时)一定会疑惑:为什么这位“最聪明的巫师”早没找到更好的办法来利用这个神器?为什么这些可能的用途一点都没提及?比如,哈利的父母?难道不能用它去救他们吗?这一切竟然没有任何暗示。

展开剩余71%

总的来说,时间转换器在《阿兹卡班的囚徒》里虽然有点用处,但在后续的书籍和电影中几乎消失了,只在个别场合出现。

**把时间转换器交给学生的决定简直没有道理**

赫敏虽然是《哈利·波特》系列中最强的女巫之一,但她在三年级时根本不应该被赋予操作时间转换器的责任。这样的魔法太复杂了,甚至她在使用时犯了不少错误,迟到上课、课堂上打瞌睡的情节都暴露出她并没有完全掌控这件神器。书里甚至强调了这些魔法神器有多危险。

邓布利多和赫敏都提到,错误使用时间转换器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。比如,万一过去的自己被看到,会引发灾难。考虑到这些危险,邓布利多居然把时间转换器交给一个三年级的学生,简直无法理解。毕竟,邓布利多比赫敏更明白这种魔法的风险。

尽管《哈利·波特》系列最初是为儿童创作的,年轻的角色们需要承担更多责任,但从逻辑上来看,邓布利多的做法完全无法自圆其说。他怎么可能预知到,最终哈利和赫敏会需要去救小天狼星和巴克比克?所以,邓布利多把时间转换器交给赫敏,究竟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让她“学得更好”?还是仅仅为了好玩?

总之,越想越觉得这个设定漏洞百出。

**J.K.罗琳急忙让时间转换器从剧情中“消失”**

意识到这个问题后,J.K.罗琳很快采取了补救措施。在《凤凰社》结尾,当哈利和伙伴们闹得不可开交后,她让所有时间转换器都从剧情中消失。她坦承自己在《阿兹卡班的囚徒》里对时间旅行的处理过于草率,虽然她不后悔,因为这是她最喜欢的一本书,但这也引发了太多麻烦。若是巫师们能回到过去改变一切,后续的故事该怎么继续?

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罗琳采取了几步措施:首先,通过邓布利多和赫敏的对话,强调了过去的自己被看到的危险,提醒读者时间旅行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。接着,赫敏将霍格沃茨里唯一的时间转换器归还。最后,在神秘事务司的大战中,所有的时间转换器被摧毁,彻底杜绝了再一次回到过去的可能性。

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弥补了剧情漏洞,但也带来了新的疑问——难道所有的时间转换器都被放在同一个房间里?这么说真的靠谱吗?

**引入新角色,解决时间魔法的难题**

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,罗琳不得不在她的魔法世界里引入了一个新角色——索尔·克罗克,一个研究时间魔法的“缄默人”。他在神秘事务司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钻研时间魔法,并因此成为了该领域的教授。

罗琳补充了设定,表示即使在魔法世界,时间旅行也只是个有限的技能。克罗克教授解释,巫师能重复经历的最长时间约为五小时,时间转换器正是基于这个原理来设计的。所有尝试回到更久远的过去的行为,最终都会导致灾难。比如,1899年女巫爱洛伊丝·敏塔布被困在15世纪,结果在被救回时已经衰老了五个世纪,身体迅速死亡,且她对历史的干预引发了严重后果——一些人因“未出生”而消失,时间本身也失控了数日。

最终,魔法部规定,时间转换器只能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使用,通常只能用于调整日常事务,绝对不能用于改变重大事件。克罗克教授警告道:“就像人类心智无法理解时间一样,我们也无法预见触犯时间法则将带来的灾难。”

然而,即使如此,时间转换器在舞台剧《被诅咒的孩子》中再次登场,而罗琳却又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时间旅行设定,甚至推翻了之前的设定,实在令人困惑。

发布于:山东省